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军旅荣光
8月1日晚上,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荣光系列(“八一”专场)启动仪式在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清华终身学习教室举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震为本次活动致辞,清华大学党委武装部副部长、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副主任邓宇介绍清华大学国防人才培养情况,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文雪宣布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荣光系列暨清华终身学习小程序退役军人课堂正式启动。2019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李剑川、2020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宋伟、2021年度北京市“最美退役军人”李贤宝、清华大学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时佳森等4位退役军人作主题分享。活动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清华大学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办公室联合主办。全国退役军人、清华师生及其他社会各界群体总计13万余人通过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客户端、国防在线客户端,清华大学央视频号、微信视频号、微博,雨课堂等平台云端学习。
刘震表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2006年起承办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至今已经15年。2007年,原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授牌学院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学院开展的国防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覆盖了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文职人员、国防工业领导干部等各领域人才。他说,举办荣光系列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带头讲好退役军人故事,致敬“最美”、学习“最美”,助力营造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邓宇指出,清华大学一直把为军队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建立了多层次、多途径、多样化的国防人才培养格局,先后开设了国防生、“强军计划”研究生、军工企业定向生、“双学籍”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等国防人才培养项目,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自2005年开展征召义务兵工作以来,学校一直把军队作为重要育人环境和资源,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文雪宣布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荣光系列暨清华终身学习小程序退役军人课堂正式开通。她指出,这是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落实《清华大学关于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建设新时代退役军人职业能力培训基地,赋能退役军人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
李剑川作了题为“退役军人高科技创业创新”的主题分享。他说,脱下军装,站在人生二次就业的十字路口,我们军转干部都会面临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型。创业需要抓住三个要素:首先是确定项目,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第二是筹措资金,寻找合作伙伴。第三是组建和打造团队。他不仅分享了自己成功创业的经历和经验,还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退役军人企业家精神特质,包括具有英雄情怀、爱国精神、大无畏品格、吃苦奉献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严谨求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宋伟作了题为“一片兵心植沃土 后八里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的主题分享。他介绍了自己践行一名兵支书的初心和使命,为村民分忧、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宋伟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兵为了保家卫国,回家也得为群众服务。他多方筹措资金,兴办集体企业,推动退村建楼,实施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实现集团化发展,有力保障村民就业、接受良好教育和实现老有所养。宋伟表示,作为退役老兵、共产党员,自己将始终保持军人本色,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走好每一步,服务村民、服务社会。
李贤宝作了题为“退役不褪色 安保践初心”的主题分享。他讲述了赴苏丹参加维和行动的所见所闻,感悟到和平的弥足珍贵。退伍后,他从一名普通保安员做起,时刻告诉自己,要多读书、多学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坚持不懈,必会成功!通过十年的努力,他已经从一个普通保安员成长为现在的保安职业经理人。他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作为职业安保人,最大的梦想是守护人民安全、守卫国家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他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时佳森作了题为“青春热血 流淌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的主题分享,介绍了自己军旅生活的感悟和体会。他在训练的苦累和挑战中坚持了下来,得到了难得的磨练。时佳森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航行时,每次仰望主桅飘扬的国旗,内心都会充满使命感和荣誉感,因为这面旗帜代表的是身后的国家和人民,这面国旗就是水兵漂泊海上的精神寄托。他表示,穿上军装,把最好的青春献给祖国;脱下军装,仍会让青春热血流淌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本次公益课程的组织工作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以及北京、山东、湖南、新疆、福建、甘肃、云南、安徽等各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大力支持。